您目前的位置:主页 > 市场形式 >   正文

胡适:年轻人生气别把臭脸摆给旁人

来源:本站原创发表时间:2022-08-08

  今天是胡适先生逝世60周年的纪念日,小编和大家分享胡适先生短文以及杂谈中的一些文章,胡适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,身上同时集合了诸多矛盾和争议。

  很多人在了解真实的胡适之前, 大家对胡适的印象,大概就是历史课上的“新文化运动”。或者许多有拖延习惯的小伙伴,是从胡适先生这篇日记开始了解。把它转化成今天的朋友圈,应该是:

  这篇有些“打脸”的日记,反而让胡适先生的形象更接了地气儿。日记出版的时候出版社也是再三询问,胡适先生却依然坚持按照原版出版,不对自己的过往做修饰。

 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,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:“内无武器,请勿疑虑,”这自然可以是真的,但有些人——至少是我这样的人——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。

  人无完人,胡适先生虽然争议不断,但其部分观点和先进的思想依然适用于今天的年轻人。

  “问题丹”: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,你就不会懒惰了,你就会继续有智识上的长进了。

  “兴趣散”:每个人进入社会,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——“业余”的兴趣。

  当然,当我们步入社会后,很多时候不能对“症”下药。往往遇到挫折和磨难的时候,都会觉得这种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,而一旦精神压抑下来往往会变得脾气不好,迁怒于别人。

  胡适先生觉得这样的人,不仅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,还很没有气度,甚至是下流的事情。

  气度是胡适的一大精神遗产。读他的文章,你几乎难觅一丝火气、戾气、装腔作势、剑拔弩张,无论谈哲学、政治,还是生死、爱情,都能平心静气,娓娓道来,好似晚饭之后邻家老人和你拉家常。

  胡适曾说:“我渐渐明白,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;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。这比打骂更难受。”

  胡适先生曾谈论为什么要读书。第一,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识的遗产,我们接受了这遗产,以此为基础,可以继续发扬光大,更在这基础之上,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智识。

  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,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,可以把智识传给别人,又传至后人,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,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。人的脑很大,与猴不同,人能造出语言,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,又能刻木刻字;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过去的智识和经验,使后人可以节省许多脑力。

  第二点稍复杂,就是为读书而读书。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,不读书不能读书,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。好比戴了眼镜,小的可以放大,糊涂的可以看得清楚,远的可以变为近。读书也要戴眼镜。眼镜越好,读书的了解力也越大。

  第三点,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,应付环境,供给思想材料。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。

  ◎思想。这一点如陈志武老师所述。胡适先生对“健全的个人主义”、护宪、自由主义等的思考,以及对乌托邦主义、辩证法的批判,至今振聋发聩。

  ◎时代。从1917~1962年,胡适无论在文化史、思想史、学术史或政治史上,都一直居于中心地位,他一生触角所及比同时代任何人的范围都广阔,因此他观察世变的角度自然也与众不同。所以读他的书,就是读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,中国现代史的一个缩影。

  ◎方法。主要让我们看到胡适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思想启蒙导师,他对社会、个人、文化、学术有哪些看法,他为人处世、做学问、看世界的方法是什么。方法,正是胡适成为“大家”的关键。


织梦CMS官方 DedeCMS维基手册 织梦技术论坛

Power by DedeCms